近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试验区随即在新疆落地揭牌成立。此次论坛的召开,真可谓是久谋于旋即,际会风云,涛头奋楫。
这对于深处内陆的新疆来说,既是一次重大战略机遇,也是边疆教育发展的一个历史新起点。深化国际科教文化及多领域交流合作、推进边疆教育高水平发展、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培养和集聚更多专业化、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我们不容迟疑的行动目标。
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把古代中国称为“边疆国家”,并提出边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1。今日的“一路一带”不仅是历史贸易通道的振兴,更是中国国际战略转向的重要布局,边疆地区作为与他国连结的枢纽地带,必然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前沿,为中国搭建世界经济平台、深度融入国际合作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球视野中,亟待从历史演进视角与当代战略观察,重新审视边疆治理、边疆教育、资源开发与文化交流、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这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起点2。
(一)“去边缘化”的经济地理空间格局
喀什作为国家经济特区及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广域的发展路径,必将形成大开发、大开放、大保护、大安全的新格局与新态势。同时也面临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西部大开发二十年,西部却始终被定义为“边缘地区”,远离国家经济和贸易中心,未建立自主性的经济地理空间,资源、产业和技术的调度,多来自国内不同区域的跨区补偿或援助,产生了“城市间的离散性和地理空间上的不经济性”等一系列问题。这说明过度依赖外部输入无法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反而固化了其在国家社会一体化发展中的边缘位置。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球化的概念,拓展了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去边缘化”提供了崭新视域和有效路径,使其从国家经济社会格局的“边缘位置”变成“开放前沿”和“枢纽地带”成为可能。正如“历史上和平、稳定时期的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各地是最为活跃的区域,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一样。
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整体视角审视,许多历史上的边缘地区都经历过“去边缘化”的过程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如福建、深圳、广州等地和美国的西部地区。尽管“去边缘化”路径有所不同,但“以地理形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反过来重塑地理形态”的内在逻辑却是成立的,经济地理空间的转形,势必为西部地区开发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我们应将西部地区放在欧亚乃至国际视野中考察,升维思考其经济地理发展的空间格局,建立融合经济、生态、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为一体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其他制度或政策的配套扶助,培育内生发展所需要的软硬环境,广泛发动各方人士投入和参与的热情。在“陆海统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建立联动化、联通化、市场化相耦合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并实现向“深陆”空间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二)边疆学与边疆教育发展沿革及内涵
喀什大学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是连接南亚和中亚、通向欧亚大陆中心的经济文化走廊,也是现代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展示窗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迎来了边疆学和边疆教育发展的第四次历史机遇。
第一次高潮始于19世纪中末期。西方殖民势力侵入我国,使沿海和西部边疆外患严重。左宗棠力主海防与塞防并重,并提出了著名的“塞防论”,因此兴起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第二次高潮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北和西南地区作为重要的战争补给线和战略防御纵深,边疆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3。
第三次高潮为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国家为边疆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突破中国近代边疆史地学研究范畴,促进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4。
当前,我们正面临西北边疆研究和边政教育发展的第四次高潮。其立论依据,来源于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构建“陆海统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来源于边疆教育事业发展、边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边政治理能力提升、边贸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对科研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
1941年顾颉刚先生首次将边疆学引申到学科概念上,提出边疆学是指与边疆有关各项学问的总称5。吴文藻认为应将各领域的边疆研究整合在一起,使其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一个专业的学术领域6。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问题专家马大正研究员将中国边疆研究置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构筑边疆学,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7。邢广程研究员认为8:边疆史地学科不能完全覆盖新形势下的边疆问题研究,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的地域空间,必须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即:运用多种学科,对我国边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资源和生态、与周边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边疆学”。
“边疆教育”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边疆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民族教育”“边民教育”等主要内容。广义的边疆教育,则涵盖所有基于边疆特殊研究背景的史地、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
“边疆教育”是“边疆学”的重要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就是发展未来。边疆学与边疆教育应当始于足下、疾步未来,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为“丝绸之路”铺展坚实基础。
(三)边疆学与边疆教育发展的“四个”维度
纵观世界各国,在其疆域范围内具备可以称之为边疆地区的除中国外,唯有俄罗斯和美国9。将中国边疆治理放到国际比较的视野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进程,从历史到现实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完整准确贯彻中央“20字治疆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引导意义。
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carl ortwin sauer,1889-1975)提出,边疆是次级文化的温床,来自不同源头、拥有不同结构的文化在那里开始了各自的演变,只有调整既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10。特纳(turner1861-1932)在“边疆的大熔炉”(crucible of the frontier)一书中指出,以往文化在其边疆环境下要融合发展,边疆是一个文化解构并重构的区域11。一方面,某些传统习惯必须被摒弃或修正,以适应在边疆地区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边疆环境中孕育而生,使新的文化得以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边疆教育在人才培养、国家意识提升、边疆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往对边疆学和边疆教育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地理边疆”“资源边疆”范畴,继后应开始转变为“文化边疆”“产业边疆”的研究。应当从以下“四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边疆教育问题,对于丰富教育现代化内涵,拓展中国教育史的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与人才培养维度。将边疆教育纳入到传统教育现代转型的教育现代化视野中,力求体现近代教育发展对边疆教育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教育现代转型中的边疆教育”。
国家安全与边疆建设维度。将边疆教育纳入到近代国家构建的时代视野中,力求体现时代主题对边疆教育的影响,可以称之为“近代国家构建情境中的边疆教育”。
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维度。将边疆教育纳入到中央与地方互动的视野中,力求体现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对边疆教育的影响,可以称之为“中央-地方互动中的边疆教育”。
历史文化与边疆地理维度。将边疆教育纳入到中国文化与多元文化交汇的视野中,力求体现近代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对边疆教育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文化交融发展中的边疆教育”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带一路”将沿线国家连为一体,构筑博采众长的“文化新高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人与社会之间实现“和谐交融”、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天人合一”、文化与文明之间实现“多元共生”、国与国之间实现“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展现的深邃智慧和深厚底蕴。
喀什大学已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程,应面向新发展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西北民族走廊”12对“深陆通道”文化融合、资源共享、经济互惠的联通联动作用,在欧亚大陆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创新发展边疆教育事业,以培养文化-资源-环境-经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让边疆学与边疆教育铺展“丝路”之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科协主席 邓铭江
2023年11月4日于喀什
参考文献:
1.参见欧文·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76.
2.张术麟,宋才发.中国边疆治理法治化的关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4):166-170.
3.关于教育部指令中大与西北大学设立边政学系,参阅杜肇敏《中央大学的边政学系》,《西北通讯》1948年第3期,18页.
4.吴楚克.中国当代边疆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m].学苑出版社, 2013.
5.发刊词[j].边政公论,1941,(1)1、2(合刊):1-4.
6.吴文藻.边政学发凡[j].边政公论,1942,(1)5、6(合刊):1-12.
7.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285页
8.邢广程.关于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4期.
9.参见欧文·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76.
10.sauer, c o.(1930).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he western frontier. in james f. willard and colin b goodykoontz (eds) the trans-mississippi west. boulder, c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press, 267-28.
11.tuner, f. j.(1920).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 new york, ny: h. holt and company, 47-48.
12.秦永章.费孝通与西北民族走廊[j].青海民族研究,2011,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