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铭江院士:构建“一带一路”有害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在第二届入侵害虫绿色防控论坛上的发言-凯时尊龙官网

 邓铭江院士:构建“一带一路”有害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在第二届入侵害虫绿色防控论坛上的发言-凯时尊龙官网
当前位置: 凯时尊龙官网-z6尊龙平台 >> 新闻中心 >> 专题网站 >> 科学家随笔 >> 正文
邓铭江院士:构建“一带一路”有害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在第二届入侵害虫绿色防控论坛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3-07-31

中国人的生态意识植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鸟儿是古诗词中出镜率很高的对象,堪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网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当时古人热衷于写鸟或许还不能上升到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但这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文人朴素而又难能可贵的自然生态情怀。在国人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眼光来鉴赏这些诗词中的生态意境,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国水利是被列为“大农口”的,新疆是极为典型“无灌不植”的“绿洲经济,灌溉农业”,农业用水占总供水量的96%以上。因此,我作为一名从业45年的水利工程师,关心农业灌溉、关注农业问题,已然成为一种内在学术意识和文化自觉。今天,很高兴借此平台将个人的三点思考分享给大家。

生物安全管控与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保障关系

植物保护学是在对植物病、虫、草、鼠害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成灾机制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技术革新的综合性学科。入侵害虫绿色防控是其分支学科的优先发展方向。我国是一个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的农业大国,病虫害是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向西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受特殊的生态地理条件(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纬度跨度大,生态地理条件错综复杂,可适应来源于多种生境“外来物种”的生存繁衍)和区位特点(周边与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余公里,沿边开放口岸和航空口岸多达31个,“欧亚铁路大动脉”贯穿东西),以及荒漠绿洲生态结构单一,自我调节能力脆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新疆成为我国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重灾区。

研究表明,新疆近103 年来(1919-2021年)外来入侵生物多达306种,其中昆虫 106 种、病原微生物 52 种、植物 148 种。另据海关统计,口岸有害生物检出批次2017年比2000年增涨了39倍,呈现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1

生物安全管控是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生物入侵则是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解决生物安全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本领,推动国家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新疆农经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草原畜牧业和生态防护林的健康发展,构成了直接和潜在的严重危害,生物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监测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因此,如何把好我国的西大门,杜绝或延缓重大新发外来入侵生物跨境传播与危害,保障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生态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丝绸之路农业科学未来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

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着浓厚的文化基础和深远的合作历史。为应对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国际性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根据国家基金委《中国农业科学2035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新疆比邻中亚,贯通欧亚大陆,未来农业科学国际合作的优先发展领域,一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评价和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二是跨境农业生物重大病虫害和有害生物成灾机制监测研究及有效控制技术。三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传播流行趋势和重大暴发事件的监测防控措施。四是农业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3

植物保护学是兼具交叉性与前沿性,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迅猛发展相关现代新兴学科,正在全面融入植物保护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引领和推进作用。未来跨境合作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农业生物的生产、品质和安全,并调节作物与有害生物的种群关系,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4

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1)针对植物保护研究周期长、地域性强、风险大等特点,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倡导开展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的研究,争取原创性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突破。

(2)针对跨境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等特点,进一步优化科研团队,要根据当代植物保护学前沿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汇聚跨专业高水平人才,为国际合作及学科建设提供平台支撑。

(3)针对外来生物入侵传播扩散、致害和暴发等生物学特点,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于外来入侵生物的认知水平,以及参与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生态栽培与植物保护模式

过去20多年以来,西北地区高产高效作物栽培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扶贫产业发展和植被重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西北旱区农业应在过去高产高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安全优先发展方向,在提高作物栽培水平、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入侵害虫绿色“免疫”和“自修复”功能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5

欧洲和美国在土壤健康、植物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沿科学理论,并且创新发展了通过种植覆盖作物、篱笆作物、功能作物/微生物、功能生物产品等来增强生态系统健康、构建生态文明的模式。因此,借鉴国际模式,让我国尽快实现从产量导向的生产模式向优质高效、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模式转变,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一个创新性命题6

干旱生态脆弱区保护性栽培和农田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作物稳产、土壤健康、生物互作调控的根本性措施。面对干旱、风沙、冷凉、盐渍化等环境,以保护性栽培为基本方向,通过不同方式的覆盖栽培、隔离栽培、作物筛选、间套轮作复合系统等研究,形成适合于新疆生态类型区的保护性作物栽培系统(生态栽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蕴藏着大智慧,对它博大而神奇的奥秘,人类的认知还只是沧海一粟。正如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所说的“我们看得越远、理解得越深,就对世界的多样性以及我们既有观念的局限性感到震撼。”这就需要我们用生态哲学的世界观,去观察与思考农田多样性这个复杂的问题,“道法自然”的传统智慧与世界观,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辨析与解决思路。

本次论坛以“入侵害虫防控传承、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探讨在“一带一路”开放环境下,入侵害虫对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凯时尊龙官网的解决方案,其科学意义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希望各位同仁以及你们所带领的团队,在创新研究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携手并肩,共同构筑“丝绸之路”植物保护生态安全屏障。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新疆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铭江

2023年7月29日


参考文献:

1.郭文超,张祥林,吴卫等.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01):1-11.

2.郭文超,张祥林,阎平等.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75-105.

3.“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中国农业科学2035发展战略[m].科学出版社,2023:82-99.

4.张礼生,刘文德,李方方,等.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成就与展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49(11):1479-1507.

5.王桂荣,王源超,杨光富等.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的前沿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20,34(04):374-380.

6.张倩,吕飞南,宇振荣.欧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策与技术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3,39(02):137-145.


z6尊龙平台的友情链接:
  • 新疆科协微信

  • 新疆科协抖音

  • 科技馆微信

  • 科普活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