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上,六位院士、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作了主题报告。高频输出的交流中,共识逐渐达成: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
院士名片
白春礼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
观点拾萃
白春礼从化石能源优化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化应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等方面阐述了能源科学如何支撑实现碳中和。
白春礼说,碳中和的关键是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预计到2030年,风能、太阳能将成为主要的非化石能源,2050年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比重分别为26%和17%,2060年进一步提升至31%和21%。
白春礼说,新疆风能资源总储量、太阳能年辐射照度总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进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减碳领域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源
院士名片
王辰
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
观点拾萃
“医学·卫生·健康”,既是王辰院士演讲的主题,也是在演讲中被反复提及的观念。
王辰说,医学为学,卫生为行,健康为果,三个概念彼此联系交融,但各有其主要属性。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是一个整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卫生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要将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予以优先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真正从思想上从行动上考虑,把它纳入到一个综合的配置体系来考量。
“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卫生支出对增进群众福祉贡献比重不断增加,我也愿意在这方面,把我的实践所学贡献出来。”王辰说。
大力推动资源开发撬动产业发展
院士名片
肖文交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长期在中国北方及戈壁山区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为全球造山带的解剖提供了创新的研究思路和典型范例,在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观点拾萃
新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加快重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加工利用,在科技—资源—产业的模式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动资源开发来撬动产业发展。
对于如何推动更好发展,肖文交建议,以找矿重大突破为基点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以打造绿色矿业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开发,引进和鼓励深加工和应用产业发展,特别是引进与自治区资源相匹配的新能源储能、电池等产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中亚区域资源合作、产业成长、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院士名片
贺克斌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在大气颗粒物与复合污染识别、复杂源排放特征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观点拾萃
贺克斌说,世界经济正从对能源质量依赖型逐步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从未来讲,谁能够建成大规模稳定使用以风光资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体系,谁就掌握了未来在世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拥有丰富的风、光、矿产等资源,可以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油田
院士名片
底青云
底青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所长。主要从事电磁法探测、随钻测井、旋转导向钻井方法与技术等研究工作。
观点拾萃
底青云说,我国必须依靠科技引领,加上技术突破,双管齐下,努力实现“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随着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底青云希望,工程样机在新疆超深层油气勘探中发挥作用,助力新疆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区域合作
院士名片
刘卫东
刘卫东:中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以来,一直从事“一带一路”研究,已承担相关研究项目十余个。
观点拾萃
刘卫东曾在新疆承担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工作,与新疆结下了很深的缘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就是把产业做强做大。”刘卫东说,要抓好“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行动、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等,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来源:新疆网
责任编辑: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