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的“自治区第五届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近日落下帷幕。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科协联合组织开展的评选活动吸引了众多区内外的科普作品创作者的积极参与,截至2016年2月,共收集到报送的优秀科普作品202件,其中,图书类139件,科普微电影剧本63件。最终评选出《小石头的梦想》《银色宝盒》《动物的生命记忆》《我有五双眼》《54号激素》《老铁匠的编织梦》等25部作品荣获优秀科普金、银奖,另有22部作品获提名奖。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区科普图书出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每两年一次的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也是科普读物出版水平的集中展示,是出版繁荣的突出标志。同时,科普微电影剧本征集评选也是此次评选活动中的首创,旨在培养和发现优秀科普影视剧人才。
从获奖作品整体来看,围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科普作品的选题重大且范围广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创新性与实用性,体现出了较高的文化价值与传播效果。
优秀作品亮点频现
综合分析获奖作品,有以下三点让人印象深刻:
科学文艺作品亮点频现——
这次评选获得金奖的科学童话《小石头的梦想》是由新疆教育出版社用汉维双语的形式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在这本专辑中,作者李丹莉在传统童话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用优美的散文式手法讲述人文童话故事,将广袤新疆大地上珍贵而独特的野生动物、植物,神奇的地质、矿产资源等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既蕴含科学的元素,又具有艺术的美感;既能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了解新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获奖的科学诗歌《野性的呼唤》其作者张赫凡是一位坚守荒漠戈壁二十年、与普氏野马有着深厚感情的专业技术人员、科普女作家,她以敏感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真实地描述了濒危物种普氏野马重返故乡后的生存、繁衍和野放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种种故事。有野马家族的悲欢离合,有马与人之间情感上的酸甜苦辣,更有野马赖以生存的浩瀚戈壁中的自然景观,为人们走进神秘而稀奇的野马王国开启了一扇门,同时展现了野马中心成立三十年来的风雨之路。这也是自治区第一部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诗集,它以专辑的形式出现,填补新疆科学诗歌领域的空白。
获奖作品《动物的生命记忆》共分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蛛行类和环节类八个单元,收录了科普作家、散文家蒋南桦创作的80篇文章,文中所写动物均为新疆野生动物,每种动物的生存安危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动物的种类达12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60多种,有些为新疆和中国特有物种,有些为中国、世界易危、濒危和野生灭绝物种。全书以全新的视角,对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新疆野生动物世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探索,是一部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动物百科全书。
科幻作品脱颖而出——
《银色宝盒》是维吾尔族作家苏里坦·阿西木的遗作,书中讲述了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宇宙霸主贝吉塔星球总督为掠夺地球资源,派无法融入人类情感的阿尔法隐遁者碧拉潜入地球执行秘密计划。贝吉塔星球星魁文森特为维护宇宙和平将“银色宝盒”秘密交给地球男孩穆赫塔尔。穆赫塔尔、警察努如拉的养女冷小韩和贝吉塔星球美少女米豆豆也因宝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男女主角的原型都来自生活本身,也正如生活中那些活力充沛、青春懵懂的少年一样,在不同的民族、家庭背景下,遇到各种成长的困惑(友情、亲情、未知领域、生命等),然后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其目的都是为捍卫家园,维护宇宙和平,勇敢地向恶势力宣战。最终地球在三个孩子、人类警察和外星球和平使者的守护中得以保全……这是新疆为数不多的科幻作品,虽然在表现手法上还需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橡皮人》的作者帕尔哈提是教育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这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由于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被黑客用恶意软件盗取了她的童年,她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时代,变成了一个老太太。从此,她开始了寻找童年的漫漫旅途……在寻找童年的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有一天,她在路上看到有专门出售少儿面容、笑容以及儿童行为和童年美丽梦想的一个比一个怪异的商店。经过许多艰辛和波折,她终于在那里找到她的童年。故事非常有趣,其中包含许多科普知识,作品提倡少年儿童应正确使用电脑、电子游戏等先进设备,提醒少年儿童要珍爱自己的美丽童心和宝贵的童年时代。
科幻微电影剧本《54号激素》等也是很不错的科幻作品。
科普微电影剧本创作积极踊跃——
短短三个月时间,本届科普微电影剧本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科普创作人员也积极参与,作品主题涉及爱情、亲情、追梦等,科普内容涉及环境、地质、食品、天文等多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身边的科普最受到大家关注。在参与投稿报送的作者中,既有文联、作协、文化公司、影视团队的专业编剧,又有教师、公务员及身为自由职业的编剧爱好者;而且大多数作品都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新疆当地,充分体现新疆本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
缺憾差距不容忽视
当然,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疆科普作品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
首先是内容枯燥,个别作品堆砌资料。这些年各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图书虽然数量增多,但在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重知识、轻精神是当前科普作品的主要缺憾。没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普读物就失去了灵魂。科普读物的意义不仅在于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增强人们的科学意识,是培养各族群众的科学精神,接受科学思想方法的最好教育之一。目前的科普作品在知识的灌输上,太“急功近利”,认为让读者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就等于完成了任务,不重视艺术创造,文体单一,趣味性差,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影响了科普读物的质量。
其次,科普作家创作水平有待提高。好的科普作家要有扎实的科学与文化素养,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普作家重理轻文,创作队伍缺乏文理兼得的复合型人才,加之创作中出现的种种复杂问题,比如科普作品多为单纯灌输科学知识的传统读物,缺乏人文精神、较少体现哲学思辨理念;科普作家创作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个别作品内容基本是从网上下载的内容,知识点含混不清,准确性不够等。由于对科普作家科学性、文艺性兼备的高难度要求,使得一些纯文学作家对科普创作关注度不够。当然,这也与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如专业作家的科普作品不被文学领域认可,而在职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又多被认为不务正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等都影响到了科普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再有,缺乏重大题材的创作。好的科普图书应该表现重大题材。所谓重大题材,即是党和政府强调的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面向生产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题材等,这方面我们还是非常欠缺的。
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李春阳说:“自治区第五届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族作者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从参评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新疆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学文艺创作的美好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各类人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时不我待。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强调的“科学普及是扶正祛邪、破除愚昧、遏制极端的‘良方好药,加强科学普及,明辨是非、反对愚昧、抵御宗教极端思想侵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科普创作、科学文艺创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天山网)
责任编辑: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