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毫无疑问是肿瘤治疗今后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向中新财经表示。
随着我国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国产创新药的研发以及加速审批上市,肿瘤内科治疗效果显著,更多肿瘤患者的生命被延长甚至挽救。
国产创新药审批加速意味着什么?
在公众的传统认知中,“癌症”等同于“绝症”,不少人“谈癌色变”。其中,乳腺癌自2020年起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也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加快研发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共识。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促进国产创新药的研发,并加速了审批上市。而带头研发乳腺癌靶向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的徐兵河,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吡咯替尼”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产原研创新药物“her-2”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打破了“her-2”靶点被进口药长期垄断的局面,开创了临床试验快速审批上市的先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受访者供图。徐兵河向中新财经表示,her-2基因是导致乳腺癌细胞快速增长、更易转移的关键基因。针对该基因研发的靶向治疗药曲妥珠单抗,不仅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也带动肺癌、胃癌、肠癌、肾癌、血液系统肿瘤等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初,曲妥珠单抗进入国内,20多年来,一直没有国产药物能代替它。“我们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了小分子靶向药吡咯替尼。与大分子药相比,小分子药可以进入细胞内,抑制信号的传导途径。”徐兵河表示。据徐兵河介绍,吡咯替尼的ⅰ期、ⅱ期研究均登上国际知名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简称jco)。基于吡咯替尼上述两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出色表现,2018年,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吡咯替尼上市。“上市时间提前了至少三年以上,这意味着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能被惠及。”他说。
学科交叉、医工融合受重视有哪些建议?
国产创新药的研发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支持,如今,学科交叉、医工融合正在成为生命科技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方向。徐兵河指出,医学中的很多重大突破,仅靠单一学科很难做到,因此,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新药的研发,新型药物的递送系统可能涉及到材料学领域。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也是如此,既要懂机械,又要懂医学,还有其他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受访者供图。
徐兵河建议,国内相关领域和有关部门今后应更多地开展协同指导,牵头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这样才有利于出现突破性成果。”例如,着眼于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科协于2015年推动成立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全民健康需求,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近年来在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方面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徐兵河说。此外,徐兵河强调,基础学科研究的痛点同样亟需解决。“一些药物创新为什么做得不好,其实是因为对基础研究做得不好。一些新的靶点和基因被国外发现后申请专利,国内在这个领域就很难发展。因此没有基础科学的突破,在应用科学方面也很难取得突破。”他表示,基础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静下心来做研究,才能够取得突破。
“科创中国”榜单公布哪些领域被关注?
为激发创新引领的跨界合作活力,打造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深化“科创中国”建设,中国科协于2020年设立了“科创中国”系列榜单。近日,“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公布,25项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技术上榜。据了解,今年生物医药领域征集的项目主要聚焦中药及中成药、化学药、生物药及生物制品、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及装备、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受访者供图。徐兵河表示,在本次榜单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海博麦布的开发技术与应用”。“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国内临床上发病人数非常多的疾病,胆固醇增高后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问题。本项目中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湿法造粒制药技术等相结合,设计制造出的新型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来进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我觉得这个技术应该是比较好的一个技术,也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他说。此外,中药的生物合成技术也引起了徐兵河的关注。“过去都是采用复方制剂,现在新的生物合成技术能够进一步发掘中药的有效成分。”徐兵河指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体现了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进步,他也期待未来有更多药物和技术方面颠覆性的研究创新能够榜上有名。
来源:中新财经(作者 左雨晴)
责任编辑: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