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7月27至29日在乌鲁木齐举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丝绸之路—山地生态与环境”,旨在促进我国数字山地科学研究与应用,交流数字山地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问题。本届研讨会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资源学会和新疆地理学会共同承办,这是我国从事数字山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集中的盛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在开幕致辞时,对来前来参加本届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届研讨会在新疆召开,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关注和参与全球变化下干旱区山地生态与环境的研究,共同促进干旱区数字山地的发展。希望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为数字山地的研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毕建涛研究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任邓伟研究员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汤国安教授分别作了大会致辞。邓伟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宣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在四川成都由中科院山地所承办,并进行了会旗交接。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处长刘文江研究员主持。
本届研讨会分为山地气候变化、山地生态变化、山地水文过程与模拟和山地灾害过程与模拟4个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利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山地生态环境、数字地形分析、山地遥感、灾害预警等方面做了20个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课题阶段成果或者结题成果的展示,对数字山地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内容新颖、内涵丰富,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29日,50余名专家学者前往中国科学院新疆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三工河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区进行野外考察学习,了解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构成的典型内陆河流域的状况。三工河流域从山地至荒漠景观70km的水平距离内,海拔落差达5000m,形成显著垂直景观带谱,是开展干旱区数字山地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为期两天的大会报告和野外考察,为更好地研究全球变化对山地效应、山地环境、流域地形的造成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聚集数字山地科研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